日期:2013-03-05 來源:龍虎網(wǎng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![]() |
老年公寓迎來大批獻愛心者。
龍虎網(wǎng)訊 今年3月5日是毛主席“向雷鋒同志學習”題詞發(fā)表50周年。這幾天,隨著“學雷鋒日”到來,南京城已愛心涌動,不少志愿者自發(fā)組織去南京一些養(yǎng)老機構(gòu),或走上街頭獻愛心,可不少養(yǎng)老機構(gòu)遇到突如其來的獻愛心大軍,有點吃不消。而昨天記者發(fā)現(xiàn),一些城郊的老年公寓則顯冷清,期盼愛心能分給他們一點。
城區(qū)老年公寓:一天迎來多批獻愛心者
一到“學雷鋒日”,社會福利院、養(yǎng)老院、孤寡老人家等就被踏破了門檻。不少單位組織的獻愛心、送溫暖活動卻讓老人和孩子們高興不起來。一位老人無奈地說,每年到這個時候,這些“學雷鋒”的人,做“好事”還是老三樣:掃地、擦門窗、陪老人聊天。有時為了拍一張給她洗頭、洗腳的照片,洗了一遍又一遍,“服務”成了“折騰”。
昨天上午,在南京河西一家敬老院,記者了解到,從上周六開始,“學雷鋒”的人來了一撥又一撥,一天迎來多批獻愛心者,有學校組織的學生,有一些單位的志愿者,還有公益協(xié)會的義工……說起這些來來往往的“雷鋒”,一位工作人員苦笑著說:“他們的心意都是好的,有送演出來的,有志愿服務來的,但能不能別都湊一塊啊。”工作人員表示,這幾天老人們被折騰的,該休息的時候沒得休息,還得配合著拍照,只要一聽說又有學雷鋒的人來,老人們躲都來不及。
其實昨天記者了解到,城區(qū)不少老年公寓這幾天都接待了多撥人“學雷鋒”,每到類似節(jié)日前后,他們都會特別忙,獻愛心的市民一天最多能來十幾批。
城郊老年公寓:門庭冷冷清清
面對城區(qū)多家養(yǎng)老機構(gòu)的愛心“扎堆”,甚至有些養(yǎng)老機構(gòu),因接待了多撥人“學雷鋒”的情況感到煩心,直接將門關(guān)上回絕前來做好事者,讓不少遠郊的老年公寓負責人羨慕不已。
“我們每年都盼著有志愿者到公寓來學雷鋒,陪老人聊聊天高興高興,可就是沒人來。”昨日下午,在南京江北葛塘附近一家“夕陽紅”老年公寓內(nèi),雖然公寓內(nèi)護理人員對老人照料很細心,但缺少了年輕人的到訪,公寓顯得冷清不少,沒有人前來“學雷鋒”的情況,更不用說“扎堆”了。
而在浦口烏江蘇皖交界處一家養(yǎng)老院,院長介紹說,他們這里幾乎沒有“學雷鋒”的人來過,一直很希望社會關(guān)注更多的老年群體,多來他們這些偏遠的地方看看,特別希望志愿者和社會愛心人士能夠來看望老人。
去哪兒獻愛心每年都很茫然
一邊是“門庭若市”,一邊是無人問津。實際上,夾在中間想要獻愛心者也很尷尬。“我們每年一到3月5日前幾天,一直感到操心,不知帶學生去哪兒獻愛心學雷鋒,每年都很茫然,去敬老院,或走上街頭搞服務,是最簡單的形式,也許這樣,大家都往養(yǎng)老機構(gòu)去獻愛心了,導致城區(qū)養(yǎng)老機構(gòu)學雷鋒扎堆。”南京某中學團委書記說。據(jù)了解,建鄴區(qū)愛馨敬老院,之前一個上午就有4撥人去學雷鋒,都是中學生,下午還有人來,接待太煩,老人也累,敬老院下午就一律不接待了。
“我們該去哪兒獻愛心呢?”采訪中,不僅老師有這樣的疑問,就連一些學生也很為難,他們并不知道遠郊老年公寓門庭冷冷清清,無人去“學雷鋒”的情況。
專家:學雷鋒活動應常態(tài)化
有關(guān)社會學專家表示,獻愛心不能成為平時沒有人、節(jié)日“人扎堆”的現(xiàn)象,更不能讓人錯誤理解,“雷鋒叔叔沒戶口,3月來了4月走”。雷鋒精神傳承至今,學雷鋒活動卻逐漸有些走樣,不少人用“走過場”來形容學雷鋒,還有人因為學雷鋒而被誤解。今天是全國第50個“學雷鋒紀念日”,呼吁學雷鋒活動應該成為一種常態(tài)。應該建立長效的愛心機制,讓獻愛心成為一種日常行為。社會應逐步引導、宣傳一種慈善文化,盡可能地傳輸“日常、持久獻愛心、做慈善”的價值和意義。
專家建議,相關(guān)組織和個人在獻愛心之前,應該到養(yǎng)老機構(gòu)或所在社區(qū)了解需求,以確定合適的時間和內(nèi)容。同時,福利機構(gòu)應發(fā)揮一定的方向性作用,提供老人的信息和需求,以便愛心人士選擇最為合適的方式。